博翔科技有限公司通過TAF認證,打造符合國家和產業需求的認證流程,深化我們評鑑制度,強化我們在國內的發展環境。
透過我們提供的一流驗證服務,包括對半導體設備進行E 001溫度測試和介質耐電壓測試,我們支持驗證機構和實驗室等評鑑機構與國際接軌。
博翔科技不僅在國內奠定協助企業驗證的基礎,目標更是讓博翔科技的檢測和驗證結果獲得國際的廣泛承認,實現「一次認證、全球接受」的願景。
我們堅信,這將強化博翔科技在認證界的專業性,並讓客戶對我們的驗證服務有更大的信心。
以下是博翔科技經過TAF認證的測試實驗室可以測設的相關服務項目
-
半導體設備驗證:確保半導體設備在工作狀態下的安全,避免因設備異常引發潛在危險。
-
E001溫度測試:確認半導體設備在各種溫度環境下的運作安全,以預防因溫度過高或過低而導致的設備故障。
-
介質耐電壓測試:進行此測試以確保產品在高壓環境下的安全性,防止使用者在接觸到高壓電源時發生意外。
-
輸入測試:驗證設備在接收電力時的穩定性與安全性,以確保電源的穩定輸入不會對設備造成影響。
-
電線/插頭連接設備的漏電流測試:檢查電流是否在預期的路徑中流動,以防止可能的電氣火災或使用者觸電。
-
安全電路功能測試:確保安全電路能夠在需要時正常運作,預防可能的電氣故障。
-
安全電路導線的斷路測試:檢測安全電路的完整性,避免斷路導致的設備失效或危險。
-
啟動電流測試:驗證設備在啟動時的電流穩定性,以確保其可靠性和使用者安全。
-
電源線拉力測試:評估電源線的物理耐用性,以防止因電源線斷裂而導致的設備停機或使用者觸電。
-
接地連續性和保護搭接電路的連續性:確保接地系統與電路的完整性,防止電氣故障或觸電。
-
變壓器輸出短路測試:檢查變壓器在短路情況下的反應,以確保其能在實際短路情況下保持安全。
-
電源輸出短路測試:確保電源在短路條件下不會產生過大的電流,防止可能的設備損壞或火災。
-
電容器的儲能放電測試:檢查電容器的放電行為,以確保在正常使用或異常情況下能安全、有效地放電。
-
馬達過載測試(鎖定轉子測試):測試馬達在過載或轉子被鎖定時的表現,以確保其在極端工作條件下依然可以安全運作。
透過以上的測試與驗證,博翔科技致力於確保半導體設備的安全和品質,讓客戶可以信賴我們的產品,並讓產品在市場中取得良好的口碑。
我們深知,只有持續提升產品的安全性和品質,才能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
在當今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半導體設備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設備的性能和安全性對我們的生活品質、產品的效能、甚至於工業的整體效率都有著深遠影響。因此,為了確保這些半導體設備能夠有效且安全地工作,優質且專業的測試服務變得至關重要。
當您的半導體設備有測試需求時,博翔科技是您的最佳夥伴。我們不僅提供優質的測試服務,而且還以迅速、一站式的服務解決方案,讓您無需分散精力尋找多家服務供應商。我們的團隊由經驗豐富、專業的工程師組成,他們致力於確保每一個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我們的服務不僅僅是測試,更是一種專業諮詢和指導。我們會根據您的具體需求和設備情況,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計畫,幫助您解決從設計到生產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問題。同時,我們還會提供適合您產品的國際標準和法規信息,幫助您適應全球市場的需求。
藉由我們的專業服務,您的產品將能夠符合所有相關的安全和性能標準,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無論是歐洲的CE認證,美國的FCC認證,或是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認證,我們都有能力幫助您完成。這將大大提升您的產品在全球市場的銷售潛力和客戶信任度。
在博翔科技,我們深信品質是產品的生命,安全則是我們對客戶的承諾。我們致力於提供最專業、最高效的測試服務,以確保每一個產品都符合最高的品質和安全標準。透過我們專業的測試服務,我們確保了您的半導體設備在提供最佳性能的同時,也遵守了所有相關的安全規範。
除了確保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我們的測試服務還可助您的產品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我們理解,在當今的全球市場中,要想成功,一個產品必須具有國際認可的品質標準和認證。因此,我們的測試服務將提供您需要的所有工具,以確保您的產品能夠獲得這些重要認證,並成功進入全球市場。
立即與我們聯絡:
網址:https://protect-safe.com/
電話:04-23598008#106(國際轉證)
04-23598008#104(防爆認證)
住址: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四段771號7樓
加入LINE立即諮詢
桃園電容器的儲能放電檢驗TAF實驗室認證適用的產品範圍非常廣泛,企業應充分了解自身產品所涉及的法規和標準,確保產品能夠符合認證要求,桃園接地連續性和保護搭接電路的連續性實驗
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通過TAF認證服務機構能夠為企業提供有效的指導和支持,幫助企業降低風險、節省時間和成本,並提高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臺中電容器的儲能放電檢驗
與此同時,博翔科技也致力於持續改進我們的服務和技術。我們擁有最先進的測試設備和工具,並且我們的工程師會定期接受專業訓練,以確保他們能夠熟練運用最新的技術和方法。我們深知技術的進步和變革是無止境的,而我們的目標是在這個變化中保持領先,以便提供最前沿、最優質的服務。臺北半導體設備測試
博翔科技的任務是成為您信賴的合作夥伴,我們的目標是通過我們的專業服務,幫助您的產品在全球市場中脫穎而出。我們深信,只有通過嚴格的測試和評估,我們的客戶才能製造出最優質、最安全的產品,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成功。當您選擇博翔科技,您選擇的不僅是一個測試服務提供商,更是一個致力於您的成功的夥伴。臺中接地連續性和保護搭接電路的連續性驗證
我在紛飛的雨絲中緩步行走。細雨像針尖,又如粉塵,在迷蒙空闊的天地間飄灑,沾在頭發絲上、臉面上,透出一絲絲沁人的寒意。“董老師!”一個聲音在我的耳畔響起。老師!打從我二十年前離開講臺,就很少有人這么稱呼我了。一個三十余歲的男子站在我的面前。他高高的個子,黢黑的臉龐,面露微笑。“我是許明啊,您忘了嗎?”我在記憶深處搜索,上下打量著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當年,許明個子不高,活潑好動。他作文寫得特別棒,我時常在班上朗讀。每當那時,他的臉就激動得紅彤彤的,身板挺得筆直。他思維敏捷,上課發言特別踴躍,小手舉得高高的,使勁搖晃,怕老師沒看見。記得在一次對外接待的公開課上,他舉了幾次手,我沒叫他,他急了,居然跳起來抓我的手,引得后排聽課的老師們忍俊不禁。此時,他微微俯下身子看著我,那嘴角,那眉梢,依稀還能尋見當年的影子。“董老師,我送您回家吧。”我和他在他撐起的雨傘下一路同行。路上,他告訴我,他現在工作生活都不錯,我感到由衷高興。 路旁的樹木在細雨輕柔的洗滌下,忽閃著一抹抹蒼翠。不遠處的桃花江泛著魚鱗般的漣漪,像時光,像歷史,無聲地流逝。與許明的交談,像展延一幅幅畫卷,當年那一群生龍活虎的孩子的影像,在我眼前次第展開…… 李毅,一個邋遢的調皮蛋,頭發長長的,臉上黑跡斑斑。他有過尋釁滋事的劣跡,我老怕他惹事。我第一次到他家家訪,他就上演了一出“惡作劇”。他領著我,七拐八彎,停停歇歇,足足走了一個多小時才到他家,把我氣得夠嗆,真想抽他。有一天,隔壁班的老師氣呼呼地向我告狀。原來,那個班的一個男孩把我們班的一位女同學打了,李毅聽說后,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那位男同學揍了一頓。我問明緣由,批評了他,但心下卻暗暗有點喜歡上了他。有一天課間的時候,他跑到辦公室來。我以為他惹了禍事,皺眉看著他。他從口袋里掏出一瓶藥,說是治療胃痛的藥,他父親也吃這種藥。那時,我常犯胃病,用手捂著肚子上課。他把藥瓶放到桌子上,朝我笑笑,沒等我說話,就迅疾地跑了出去。我呆呆地看著那瓶藥,想著剛才他那稚嫩的微笑與純凈的眼神,一股熱乎乎的東西堵在了我的喉管。后來,他做了一件好事,我大大地表揚了他一次。那以后,他居然轉變了不少。他后來上了職業學院,現在在廣州的一家企業當主管,據說混得很好呢。許明告訴我。 陳瑜,一個胖乎乎的小女孩。她文靜溫柔,言語不多,眼睛亮閃閃的。她喜歡畫畫,課間時常坐在座位上,拿塊畫板給同學畫素描。我看過她的素描,雖然有點稚嫩,還真畫誰像誰。美術老師特別喜歡她,時常在我面前夸她,說她是個美術天才。可惜因為搬家,她在我們班只呆了一年,就轉學走了。讓我驚異和感動的是,她轉學之后的好幾年,逢教師節的時候,還會想起我,寄來明信片,上面寫著“教師節快樂!”有一年,不知為什么,是她奶奶親自給我送來的明信片。因為當時在開晨會,我也沒對她奶奶多說什么。我后悔的是,我當年對她的這一份細膩的感情沒有珍惜,竟然沒有回復過一次。后來,就再沒收到她的明信片了,也沒有了她的訊息。每想起她來,我就有一點隱隱的失落和感傷。多么可愛、懂事的小女孩啊!我曾經想過,假如當年我在收到她的祝福之后,也同樣回給她一個表示感謝和鼓勵的明信片,我們現今應該還會保持聯絡吧?我相信,那是她所期盼的。聽說,她現在在一所藝術學院當老師呢。許明不確定地說道。我心里感到了些許欣慰。 許明送我到樓下,互道珍重之后,轉身走了。我目送他漸行漸遠。云霧繚繞的天際泛起了亮光。天,就要晴了。恍惚間,我仿佛看到當年那個班上的近50名同學,個頭參差不齊地和許明站成一排,像已經長成的參天大樹,在微風細雨中結伴同行,攜手向前走去,走向來年萌動的春天。 >>>更多美文:情感散文
胡適:李超傳 李超的一生,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事跡。我參考她的行狀和她的信稿,她的生平事實不過如此:李超原名惟柏,又名惟壁,號墣真,是廣西梧州金紫莊的人。她的父母都早死了,只有兩個姊姊,長名惟鈞,次名口口。她父親有一個妾,名附姐。 李超少時便跟著附姐長大。因為她父母無子,故承繼了她胞叔渠廷的兒子,名惟琛,號極甫。她家本是一個大家,家產也可以算得豐厚。她的胞叔在全州做官時,李超也跟著在衙門里,曾受一點國文教育。后來她回家鄉,又繼續讀了好幾年的書,故她作文寫信都還通順清楚。 民國初年,她進梧州女子師范學校肄業,畢業時成績很好。民國四年她和她的一班同志組織一個女子國文專修館。過了一年,她那班朋友紛紛散去了,她獨自在家,覺得舊家庭的生活沒的意味,故發憤要出門求學。她到廣州,先進公立女子師范,后進結方學堂;又進教會開的圣神學堂,后又回到結方,最后進公益女子師范。 她覺得廣州的女學堂不能滿意,故一心想來北京進國立高等女子師范學校。民國七年七月,她好容易籌得旅費,起程來北京。九月進學校,初做旁聽生,后改正科生。 那年冬天,她便有病,她本來體質不強,又事事不能如她的心愿,故容易致病。今年春天,她的病更重,醫生說是肺病,她才搬進首善醫院調養。后來病更重,到八月十六日遂死在法國醫院。死時,她大約有二十三四歲了。(行狀作“年僅二十”,是考據不精的錯誤。) 這一點無關緊要的事實,若依古文家的義法看來,實在不值得一篇傳。就是給她一篇傳,也不過說幾句“生而穎悟,天性孝友,戚敞稱善,苦志求學,天不永其年,惜哉惜哉”一類的刻板文章,讀了也不能使人相信。但是李超死后,她的朋友搜索她的遺稿,尋出許多往來的信札,又經過她的同鄉蘇甲榮君把這些信稿分類編記一遍,使她一生所受的艱苦,所抱的志愿,都—一的表現分明。我得讀這些信稿,覺得這一個無名的短命女子之一生事跡很有作詳傳的價值,不但她個人的志氣可使人發生憐惜敬仰的心,并且她所遭遇的種種困難都可以引起全國有心人之注意討論。 所以我覺得替這一個女子做傳比替什么督軍做墓志銘重要得多咧。 李超決意要到廣州求學時,曾從梧州寄信給她的繼兄,信中說:計妹自輟學以來,忽又半載。家居清閑,未嘗不欲奮志自修。奈天性不敏,遇有義理稍深者,即不有自解,又無從質問。蓋學無師承,終難求益也。同學等極贊廣州公立女子第一師范,規則甚為完善,教授亦最良好,且年中又不收學費,如在校寄宿者,每月只繳繕費五元,校章限二年畢業。……廣東為鄰省,輪舟往還,一日可達。……每年所費不過百金。依家年中入息雖不十分豐厚,然此區區之數,又何難籌?……諒吾兄必不以此為介意。……妹每自痛生不逢辰,幼遭憫兇,長復困厄……其所以偷生人間者,不過念既受父母所生,又何忍自相暴棄,但一息茍存,烏得不稍求學問? 蓋近來世變日亟,無論男女,皆以學識為重。妹雖愚陋,不能與人爭勝,然亦欲趁此青年,力圖進取。茍得稍明義理,無愧所生,于愿已足。其余一分富貴浮華,早已參透,非謂能忽然置之,原亦知福薄之不如人也。……若蒙允諾,……匪獨妹一生感激,即我先人亦當含笑于九泉矣。戰栗書此,乞早裁復。這信里說的話,雖是一些“門面話”,但是已帶著一點嗚咽的哭聲。再看她寫給親信朋友的話:前上短章,諒承收覽,奉商之事,不知得蒙允諾與否。妹此時寸心上下如坐針氈,……在君等或視為緩事,而妹則一生苦樂端賴是也。蓋頻年來家多故。妹所處之境遇固不必問及。自壬子口兄續婚后,嫌隙愈多,積怨愈深。今雖同英,而各懷意見。詬淬之聲猶(尤)所時有。其所指摘,雖多與妹無涉,而冷言譏刺,亦所不免,欲冀日之清凈,殊不可得。去年妹有書可讀,猶可藉以強解。近來閑居,更無術排遣。……錮居梧中,良非本懷。……蓋凡人生于宇宙間,既不希富貴,亦必求安樂。妹處境已困難,而家人意見又復如此。環顧親舊無一我心腹,因此,厭居梧城已非一日。 ……這信里所說,舊家庭的黑暗,歷歷都可想見。但是我仔細看這封信,覺得她所說還不曾說到真正苦痛上去。當時李超已二十歲了,還不曾訂婚,她的哥嫂都很不高興,都很想把她早早打發出門去,他們就算完了一樁心事,就可以安享她的家產了。李超“環顧親舊,無一心腹”,只有胞姊惟鈞和姊夫歐壽松是很幫助她的。李超遺稿中有兩封信是代她姊姊寫給她姊夫的,說的是關于李超的婚事。一封信說: 先人不幸早逝,遺我手足三人。……獨季妹生不逢辰,幼失估恃,長遭困厄,今后年華益增,學問無成,后顧茫茫。不知何以結局。鈞每念及此,寢食難安。且被性情又與七弟相左。蓋弟擇人但論財產,而舍妹則重學行。用是各執意見,致起齷酂。 妹慮家庭專制,恐不能進其素愿,緣此常懷隱憂,故近來體魄較昔更弱。稍有感觸,便覺頭痛。……舍妹之事,總望為留心。茍使妹能終身付托得人,豈獨鈞為感激,即先人當含笑于九泉也。這信所說,乃是李超最難告人的苦痛。她所以要急急出門求學,大概是避去這種高壓的婚姻。她的哥哥不愿意她遠去,也只是怕她遠走高飛做一只出籠的鳥,做一個終身不嫁的眼中釘。 李超初向她哥哥要求到廣州去求學,——廣州離梧州只有一天的輪船路程,算不得什么遠行。——但是她哥哥執意不肯。請看他的回信:九妹知悉:爾欲東下求學,我并無成見在胸,路程近遠,用款多少,我亦不措意及之也,惟是依等祖先為鄉下人,依等又系生長鄉間,所有遠近鄉鄰女子,并未曾有人開遠游羊城(即廣州)求學之先河。今爾若子身先行,事屬罕見創舉。鄉黨之人少見多怪,必多指摘非議。 然鄉鄰眾口悠悠姑置勿論,而爾五叔為族中之最尊長者,二伯娘為族中婦人之最長者,今爾身為處子,因為從師求學,遠游至千數百里之羊城,若不稟報而行,恐于理不合。而且伊等異日風聞此事,則我之責任非輕矣。我為爾事處措無方。今爾以女子身為求學事遠游異域,我實在不敢在尊長前為爾啟齒,不得已而請附姐(李超的庶母)為爾轉請,而附姐諸人亦云不敢,而且附姐意思亦不欲爾遠行也。總之,爾此行必要稟報族中尊長方可成行,否則我之責任重。……見字后,爾系一定東下,務必須由爾設法稟明族中尊長。這封信處處用恫嚇手段來壓制他妹子,簡直是高壓的家族制度之一篇絕妙口供。 李超也不管他,決意要東下,后來她竟到了廣州進了幾處學堂。她哥哥氣得利害,竟不肯和她通信。六年七月五日,她嫂嫂陳文鴻信上說:……你哥對九少言: “……余之所以不寄信不寄錢于彼者,以妹之不遵兄一句話也。且余意彼在東省未知確系讀書,抑系在客棧住,以信瞞住家人。余斷不為彼欺也。”言時聲歷。……嫂思之,計無所出,妹不如暫且歸梧,以息家人之怨。……何苦惹家人之怨?……又陰歷五月十七日函說:……姑娘此次東下,不半年已歷數校,以致家人成怒。 而今又欲再覓他校專讀中文,嫂恐家人愈怒。……即這幾封信,已可看出李超一家對她的怨恨了。 李超出門后,即不愿回家,家人無可如何,只有斷絕她的用費一條妙計。李超在廣州二年,全靠她的嫂嫂陳文鴻,妹夫歐壽松,堂弟惟幾,本家李典五,堂姊伯援宛貞等人私下幫助她的經費。惟幾倍上(陰九月三十日)有“弟因寄銀與吾姐一事,屢受亞哥痛責”的話。歐壽松甚至于向別人借錢來供給她的學費,那時李超的情形,也可想而知了。 李超在廣州換了幾處學堂,總覺得不滿意。那時她的朋友梁惠珍在北京高等女子師范學校寫了幾次信去勸她來北京求學。李超那時好像屋里的一個蜜蜂,四面亂飛,只朝光明的方向走。她聽說北京女高師怎樣好,自然想北來求學,故把舊作的文稿寄給梁女士,請她轉呈校長方還請求許她插班,后來又托同鄉京官說情,方校長準她來校旁聽。但是她到廣州,家人還百計阻難,如何肯讓她遠走北京呢? 李超起初想瞞住家人,先籌得一筆款子,然后動身。故六年冬天李伯援函說: ……七嫂心愛妹,甫兄防之極嚴,限以年用百二(十)金為止,……甫嫂灼急異常。 甫嫂許妹之款,經予說盡善言,始猶欣然。伊茍知妹欲行,則誠恐激變初心矣。 后來北行的計劃被家人知道了,故她嫂嫂六年十一月七日函說:日前得三姑娘來信,知姑娘不肯回家,堅欲北行,聞訊之下,不勝煩悶。姑娘此行究有何主旨? 嫂思此行是直不啻加嫂之罪,陷嫂子不義也。嫂自姑娘束行后,爾兄及爾叔嬸時時以惡言相責,說是嫂主其事,近日復被爾兄毆打。且爾副姐(即附姐)亦被責。時時相爭相打,都因此事。姑娘若果愛嫂,此行萬難實行,懇祈思之,再思之。 那時她家人怕她遠走,故極力想把她嫁了。那幾個月之中,說婚的信很多,李超都不肯答應,她執意要北行,四面八方向朋友親戚借款。她家雖有錢,但是因為她哥哥不肯負還債的責任,故人多不敢借錢給她。七年五月二十二日,他姊姊惟鈞寫給在廣州的本家李典五說:……聞九妹欲近日入京求學,本甚善事也。但以舉廷五叔及甫弟等均以為女子讀書稍明數字便得。今若只身入京,奔走萬里,實必不能之事。即使其能借他人之款,以遂其志,而將來亦定不擔償還之職。……這是最利害的封付方法。六月二十八日伯援函說:……該款七嫂不肯付,伊云妹有去心,自后一錢本寄矣。在款項一節,予都可為妹籌到。惟七嫂云,如妹能去,即惟子與婉貞二人是問。……七嫂與甫為妹事又大斗氣。渠云妹并未知渠之苦心,典五之款,渠亦不還,予對妹難,對渠等尤難也。 照這信看來,連她那賢明的嫂嫂也實行那斷絕財源的計劃了。 那時李超又急又氣,已病了幾個月。后來幸虧她的大姊丈歐壽松一力擔任接濟學費的事。歐君是一個極難得的好人,他的原信說:……妹決意往京就學,……兄亦贊成。每年所需八九十金,兄盡可擔負。……惟吾妹既去,極甫諒亦不想置也。 李超得了李典五借款,又得了歐壽松擔任學費,遂于七月動身到北京,她先在女高師旁聽,后改正科生。那時她家中哥嫂不但不肯接濟款項,還寫信給她姊夫,不許他接濟。歐君七年九月五日信說:……七舅近來恐無銀匯。昨接被兒信,稱不獨七持不滿意,不肯匯銀,且來信囑兄不許接濟。兄已回函勸導,諒不至如此無情。 見并聲明,七舅如不寄銀則是直欲我一人擔任。我近年債務已達三千元左右,平遠又是苦缺,每年所得,尚未足清還債累,安得如許錢常常接濟?即勉強擔任,于親疏貧富之間,未免倒置。…… 看這信所說李超的家產要算富家,何以她哥嫂竟不肯接濟她的學費呢?原來她哥哥是承繼的兒子,名分上他應得全份家財。不料這個倔強的妹子偏不肯早早出嫁,偏要用家中銀錢讀書求學。他們最怕的是李超終身讀書不嫁,在家庭中做一個眼中釘。故歐壽松再三寫信給李超勸她早早定婚,勸她早早表明宗旨,以安她哥嫂之心。 歐君九月五日信說:……兄昨信所以直言不諱勸妹早日定婚者,職此之故。妹婚一日未定,即七舅等一日不安。……妹婚未成,則不獨妹無終局,家人不安,即愚夫婦亦終身受怨而莫由自解。……前年在粵時,兄屢問妹之主意,即是欲妹明白宣示究竟讀書至何年為止,屆時即斷然適人,無論賢愚,絕無苛求之意,只安天命,不敢怨人,否則削發為尼。終身不字。如此決定,則七舅等易于處置,不至如今日之若涉大海,茫無津涯,教育之費,不知負擔到何時乃為終了。 又九月七日信說:……妹讀書甚為好事,惟宗旨未明,年紀漸漸長,兄亦深以為憂。……極甫等深以為吾妹終身讀書亦是無益。吾妹即不為極甫諸人計,亦當為兄受怨計,早日決定宗旨,明以告我。…… 歐君的恩義,李超極知感激。這幾封信又寫得十分懇切,故李超答書也極懇切。 答書說:……吾兄自顧非寬,而于妹膏火之費屢荷惠助,此恩此德,不知所以報之,計惟有刻諸肺俯,沒世不忘而已。……妹來時曾有信與家兄,言明妹此次北來,最遲不過二三年即歸。婚事一節,由伊等提議,聽妹處裁。至受聘遲早妹不敢執拗,但必俟妹得一正式畢業,方可成禮。蓋妹原知家人素疑妹持單獨主義,故先剖明心跡,以釋其疑,今反生意外之論,實非妹之所能料。若謂妹頻年讀書費用浩繁;將來伊于胡底,此則故設難詞以制我耳。蓋吾家雖不敢謂富裕,而每年所入亦足敷衍。 妹年中所耗不過二三百金,何得謂為過分?況此乃先人遺產,兄弟輩既可隨意支用,妹讀書求學乃理正言順之事,反謂多余,模之情理,豈得謂平耶?靜思其故,蓋家兄為人惜財如壁,且又不喜女子讀書,故生此論耳。 李超說:“此乃先人遺產,兄弟輩既可隨意支用,妹讀書求學乃理正言順之事,反謂多余,拂之情理,豈得謂平耶?”這幾句話便是她殺身的禍根。誰叫她做一個女子!既做了女子,自然不配支用“先人遺產”來做“理正言順之事!” 李超到京不夠半年,家中吵鬧得不成樣子。伯援十一月六號來信說:……七嫂于中秋前出來住數天,因病即返鄉。渠因與甫兄口角成仇,賭氣出來。渠數月來甚與市兄反目,其原因一為亞凰(極甫之妾),一為吾妹。凰之不良,悉歸咎于鴻嫂,而鴻嫂欲賣去之,甫兄又不許,近且寵之,以有孕故也。前月五叔病,鈞姊寧省,欲為渠三人解釋嫌恨,均未達目的,三宿即返。返時鴻嫂欣然送別,囑鈞姊勿念,渠自能自慰自解,不復愁悶。九姑娘(即率超)處,渠典當金器亦供渠車業,請寄函渠,勿激氣云云。是夕渠于夜靜懸梁自縊,幸副姐聞吹氣聲,即起呼救,得免于危。…… 甫兄對于妹此行,其惡益甚,聲稱一錢不寄,盡妹所為,不復追究。渠謂妹動以先人為念一言為題,即先人尚在,妹下告即遠行,亦未必不責備也。鈞姐囑妹自后來信千萬勿提先人以觸渠怒云。 這一封信,前面說她嫂嫂為了她的事竟致上吊尋死,后面說她哥哥不但不寄一錢,甚至于不準她妹妹提起“先人”兩個字。李超接著這封信,也不知氣得什么似的。后來不久她就病倒了,竟至吐血。到了八年春天,病勢更重,醫生說是肺病,那時她的死癥已成,到八月就死了。 李超病中,她姊夫屢次寫信勸她排解心事,保重身體。有一次信中,她姊丈說一句極心的趣話。他說:“吾妹今日境遇與兄略同。所不同者,兄要用而無錢,妹則有錢而不得用。”李超“有錢而不得用”,以至于受種種困苦艱難,以至于病,以至于死,……這是誰的罪過?……這是什么制度的罪過? 李超死后,一切身后的事都靠她的同鄉區君德、陳君瀛等料理。她家中哥嫂連信都不寄一封。后來還是她的好姊夫歐君替她還債。李超的棺材現在還停在北京一個破廟里,她家中也不來過問。現在她哥哥的信居然來了。信上說他妹子“至死不悔,死有余辜!” 以上是李超的傳完了。我替這一個素不相識的可憐女子作傳,竟做了六七千字,要算中國傳記里一篇長傳。我為什么要用這么多的工夫做她的傳呢?因為她的一生遭遇可以用做無量數中國女子的寫照,可以用做中國家庭制度的研究資料,可以用做研究中國女子問題的起點,可以算做中國女權史上的一個重要犧牲者。我們研究她的一生,至少可以引起這些問題:(1 )家長族長的專制:“爾五叔為族中之最尊長者,二伯娘為族中婦人之最長者。若不稟報而行,恐于理不合。”諸位讀這幾句話,發生什么感想? (2 )女子教育問題:“依等祖先為鄉下人,所有遠近鄉鄰女子,并未曾有人開遠游求學之先河,今爾苦了身先行,事屬罕見創舉。鄉黨之人必多指摘非議。” “舉廷五叔及甫弟等均以為女(www.lz13.cn)子讀書稍明數字便得。”諸位讀這些話,又發生什么感想? (3 )女子承襲財產的權利:“此乃先人遺產,兄弟輩既可隨意支用,妹讀書求學乃理正言順之事,反謂多余。念之情理,豈得謂平耶?”諸位讀這幾句話,又發生什么感想? (4 )有女子不為有后的問題:《李超傳》的根本問題,就是女子不能算為后嗣的大問題。古人為大宗立后,乃是宗法社會的制度。后來不但大宗,凡是男子無子,無論有無女兒,都還是承繼別人兒子為后。即如李超的父母,有了李超這樣的一個好女兒,依舊不能算是有后,必須承繼一個“全無心肝”的侄兒為后。諸位讀了這篇傳,對于這種制度,該發生什么感想? 民國八年十二月。 胡適作品_胡適散文集 胡適:差不多先生傳 胡適:鑄材成器之方分頁:123
馮驥才:靈魂的巢 對于一些作家,故鄉只屬于自己的童年;它是自己生命的巢,生命在那里誕生;一旦長大后羽毛豐滿,它就遠走高飛。但我卻不然,我從來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家鄉。我太熟悉一次次從天南海北、甚至遠涉重洋旅行歸來而返回故土的那種感覺了。只要在高速路上看到"天津"的路牌,或者聽到航空小姐說出它的名子。心中便充溢著一種踏實,一種溫情,一種徹底的放松。 我喜歡在夜間回家,遠遠看到家中亮著燈的窗子,一點點愈來愈近。一次一位生活雜志的記者要我為"家庭"下一個定義。我馬上想到這個亮燈的窗子,柔和的光從紗簾中透出,靜謐而安詳。我不禁說:"家庭是世界上惟一可以不設防的地方。"我的故鄉給了我的一切。 父母、家庭、孩子、知己和人間不能忘懷的種種情誼。我的一切都是從這里開始。無論是咿咿呀呀地學話還是一部部十數萬字或數十萬字的作品的寫作;無論是夢幻般的初戀還是步入茫茫如大海的社會。當然,它也給我人生的另一面。那便是挫折、窮困、冷遇與折磨,以及意外的災難。比如抄家和大地震,都像利斧一樣,至今在我心底留下了永難平復的傷痕。我在這個城市里搬過至少十次家。有時真的像老鼠那樣被人一邊喊打一邊轟趕。我還有過一次非常短暫的神經錯亂,但若有神助一般地被不可思議地糾正回來。在很多年的生活中,我都把多一角錢肉餡的晚飯當做美餐,把那些幫我說幾句好話的人認做貴人。然而,就是在這樣困境中,我觸到了人生的真諦。從中掂出種種情義的分量,也看透了某些臉后邊的另一張臉。我們總說生活不會虧待人。那是說當生活把無邊的嚴寒鋪蓋在你身上時,一定還會給你一根火柴。就看你識不識貨,是否能夠把它擦著,烘暖和照亮自己的心。 寫到這里,很擔心我把命運和生活強加給自己的那些不幸,錯怪是故鄉給我的。我明白,在那個災難沒有死角的時代,即使我生活在任何城市,都同樣會經受這一切。因為我相信阿·托爾斯泰那句話,在我們拿起筆之前,一定要在火里燒三次,血水里泡三次,堿水里煮三次。只有到了人間的底層才會懂得,惟生活解釋的概念才是最可信的。 然而,不管生活是怎樣的滋味。當它消逝之后,全部都悄無聲息地留在這城市中了。因為我的許多溫情的故事是裹在海河的風里的;我挨批挨斗就在五大道上。一處街角,一個橋頭,一株彎曲的老樹,都會喚醒我的記憶。使我陡然"看見"昨日的影像。它常常叫我驕傲地感覺到自己擁有那么豐富又深厚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全裝在這個巨大的城市里。 更何況,這城市的數百(www.lz13.cn)萬人,還有我們無數的先輩的人,也都把他們人生故事書寫在這座城市中了。一座城市怎么會有如此龐博的承載與記憶?別忘了——城市還有它自身非凡的經歷與遭遇呢! 最使我癡迷的還是它的性格。這性格一半外化在它形態上;一半潛在它地域的氣質里。這后一半好像不容易看見,它深刻地存在于此地人的共性中。城市的個性是當地的人一代代無意中塑造出來的。可是,城市的性格一旦形成,就會反過來同化這個城市的每一個人。我身上有哪些東西來自這個城市的文化,孰好孰壞?優根劣根?我說不好。我卻感到我和這個城市的人們渾然一體。我和他們氣息相投,相互心領神會,有時甚至不需要語言交流。我相信,對于自己的家鄉就像對你真愛的人,一定不只是愛它的優點。或者說,當你連它的缺點都覺得可愛時——它才是你真愛的人,才是你的故鄉。 一次,在法國,我和妻子南下去到馬賽。中國駐馬賽的領事對我說,這兒有位姓屈的先生,是天津人,聽說我來了,非要開車帶我到處跑一跑。待與屈先生一見,情不自禁說出兩三句天津話,頓時一股子惟津門才有的熱烈與義氣勁兒撲入心頭。屈先生一踩油門,便從普羅旺斯一直跑到西班牙的巴塞羅那。一路上,說得凈是家鄉的新聞與舊聞,奇人趣事,直說得渾身熱辣辣,五體流暢,上千公里的漫長的路竟全然不覺。到底是什么東西使我們如此親熱與忘情? 家鄉把它懷抱里的每個人都養育成自己的兒子。它哺育我的不僅是海河蔚藍色的水和亮晶晶的小站稻米,更是它斑斕又獨異的文化。它把我們改造為同一的文化血型。它精神的因子已經注入我的血液中。這也是我特別在乎它的歷史遺存、城市形態乃至每一座具有紀念意義的建筑的原故。我把它們看做是它精神與性格之所在,而決不僅僅是使用價值。 我知道,人的命運一半在自己手里,一半還得聽天由命。今后我是否還一直生活在這里尚不得知。但我無論到哪里,我都是天津人。不僅因為天津是我出生地——它決不只是我生命的巢,而是靈魂的巢。 馮驥才作品_趙麗宏散文集 馮驥才:永恒的震撼 馮驥才:年夜思分頁:123
TA415FEF15
桃園變壓器輸出短路驗證驗證台南電線/插頭連接設備的漏電流檢驗
台南安全電路導線的斷路認證 》桃園TAF校正實驗室:精確快速,專業服務台北電源輸出短路驗證驗證 》台中TAF檢驗實驗室:快速服務,準確結果台北電容器的儲能放電認證 》高雄TAF認可機構:全球接受,專業實力台南啟動電流測試 》台北TAF檢驗實驗室:科學驗證,信賴首選